名人事迹
所在位置: 首页 > 游览印象 > 名人事迹

南禅寺名人

【 2019/07/01 】

张思安(明初洪武、永乐间人)

张思安,字克让,号介轩,明初无锡人。永乐十年进士,历官陕西、山西、湖广等地,操行廉洁。相传在彝陵(今湖北市夷陵区)工作时地近三峡,多虎患,仿韩愈《驱鳄文》作《驱虎文》,焚于黄陵祠,虎渡河去。荆人人刻其事于石,以为精诚感召,天神助之寻以诖误得罪,罚锾四十两贫甚,不能办,发京城运砖以代。期满谪钟离(在今凤阳东北)正统初(1436-1440)复官,任湖广臬司、陕西副使。引年老归,教授里塾,一时远器之士,争履其门。邑志文苑有传。张思安所撰《南禅寺重修塔碑记》作于丁已年,应为正统二年(1437)或稍后。是现存南禅寺最早的碑碣。


王问(1497-1576)

王问,字子裕,号仲山,无锡人。事父甚孝,从京师调升广东事时,不忍为了功名利禄远离双亲,行至浙江桐庐的桐江弃官回锡,终养老父。他天分很高,诗书画俱佳,画山水人物、花鸟都很精妙;书法笔画遒劲,类似米芾而有独创性;作诗以抒写性灵为主。今保存在鼋头渚的《湖山歌》碑就说:“心无忧乐,道无行违;白云与之俱卷,舒随天机。”隐居后,“三十年不履城市”,与渔人樵客衲子野老为友。在东门外绿萝庵、惠山听松庵、五里湖宝界山之侧,都筑有小型别业,徜徉在山水名胜间,修身养性,因之深悟惮理。其《南禅寺》诗云:“性了见三昧,空门誓永投。”表明晚年心神平静,由儒入禅,以南禅寺为“花界”即天雨缤纷、没有烦恼之最高境界。


姚咨(1495-?)

姚咨,字舜咨,又字潜坤,号茶梦主人。明代学者,藏书家。无锡人。每遇孤本、善本,常亲手缮写。曾校读宋人笔记《续谈助》宋周密《志雅堂杂钞》。后与顾起经一同校勘宋汤厚所著画鉴》邵宝写《春秋名人传》十三卷未定稿,由姚咨续成定稿。另著有《潜坤集》。晚年与施渐、王懋明、华察日相唱和,时称“锡山四友”。放浪山水间,于南郊九里泾筑茶梦阁终老。他的题妙光塔诗说明他喜究禅理,不信占ト。


俞宪(1508-1572)

俞宪,字汝成,号是堂。无锡人。明官员诗人。在浙江时抚院严海禁,惧民人与倭寇、海盗通,郡县借故病民,俞宪察其冤,悉散其狱。工诗,风格萧雅,综录《盛明百家诗选》前、后编,曾刻宋人笔记《西溪丛话》二卷。著有《说诗》二十四卷、《辽海集》、《金陵集》《蓬莱集》、《辇下集》等。嘉靖三十三年(1544)左右秦瀚恢复碧山吟社,俞宪是社员之一,在吟社之山坡上刻石题名,作吟社八景诗,聊供后人想象雅致。


华启直(明嘉靖年间人)

华启直,字礼成,号豫庵。无锡人。父舜钦,瑞州(今江西高安)知府,有政绩,教子有方。启直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官孝感知县,改顺天教授,迁刑部主事,历郎中,永州知府,擢贵州副使,官终四川布政使左参议。

任职贵州府,督讨叛苗,启直日:“此祸首者一人,他族被掳掠可谕解之。”驰檄往,酋首愿受约束,避免了征讨杀戳。

归居鹅湖(今荡口)十余年,不谋生理,囊常羞涩,意泊如也。旧云:“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启直可谓洁身自好者矣。


龚勉(1536-1607)

龚勉,字子勤,号毅所。隆庆二年(1568)进上,官嘉兴知县,调河北吴桥知县,皆廉明有治绩。进南京刑部主事,迁浙江布政使。旧时吴中困粮长之役,亏累赔蚀,多破产逃亡。勉建议八条规则,请于当事施行。

乡人感念建祠,祠址在其讲学之城南书院,位于南禅寺旁,顾宪成为之作记。著有《尚友堂诗集》行世。

相传年轻时家贫,寄居南禅寺,除夕避债,去东门绿萝庵,作诗云:“腊月大年三十夜,绿萝庵里看梅花。”嗣后常有人去庵避债,盖次日即年初一,例于正月半前不讨宿欠,可以暂缓。

龚勉归田,即于南禅寺附近筑园,种花栽树,与好友老僧谈天论诗,并常至寺中拈香。


秦松龄(1637-1714)

秦松岭,字留仙,号对岩,无锡人。十八岁中乡试,十九岁殿试中进士,改翰林院麻省上,二十一岁投检讨,可州少年得志,背云宜上。四年后的顺治元年(1661)江南欠逋奏销案起,官更凡欠税者,不计多寡皆罢。江阴所报迪粮册中误人其名应罢官。后来得知族姑嫁江阴朱姓,夫死子幼,按自将田亩挂在松龄名下,欠银三分。或有劝其向期廷如实反映者,父秦海巢勿辩。理由是“媚姑子幼,辩之恐株连,穷达有命,不如安之”。秦家富有,从未有欠粮之事,在这关口上松岭谨遵父命,克已待人,宁可自己吃亏以保全他人,从容免职回家。旋以博学鸿焉科祥,御试复官,垂待讲幄,纂修《明史》里居二十余年,笃志穷径,无遼于《诗》,著《毛诗日笺》。家有寄畅园,擅山水之胜,与敌人遗老唱和。著有《苍岘山人诗集》、《苍岘山人文集》《明史拟稿》(四卷,史部记传类)、康熙《无锡县志》(四十卷,史部地理类)等。

曾为南禅寺恢复放生寺作记,言放生池有五亩之大,叙其失而复得经过,护生恻隐之心,跃于记中。


杜诏(1666-1736)

杜诏,字紫纶,号云川。无锡人,居南长街贺弄。诸生,才思敏捷,从宿儒严绳孙、顾贞观游,得其指授,擅赋诗填词。康熙南巡,献《迎銮词》十二章,诏试称旨,特命供职内廷,赐御书《千家诗》一首。杜诏将御笔供在中堂,朝夕礼敬。他有个朋友杭州人汪景祺来访,小坐而去,不料汪将此事记人《读书堂西征随笔》,评论“皇帝挥毫不值钱,云淡风轻近午天”。后来汪景祺追随年羹尧,雍正皇帝以九十二条罪名勒令年氏自尽,抄家时发现《随笔》,上缴御览,朱批“悖谬狂敌,至于此极”。汪处斩。杜诏受牵连大吃惊吓,查来查去没有问题,自此宁为骚坛盟主,不赴博学鸿儒之召。

杜诏性好山水,曾游诸名胜,皆作诗纪之。他到南禅寺礼佛,看到受戒的孝女陈氏《梅林小影》,赋七绝两首。晚年与道上荣涟僧天钧结九龙三逸社,有庐山、东林遗风。抗日战争前贺弄多居杜氏子孙,有杜氏家祠。


浦起龙(1679-1761)

浦起龙,字二田,无锡人。清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门下有王昶、王鸣盛、钱大昕等大学者 。 散文宗法唐人,文字深奥,理义畅达。当时许多官员士绅出书都请他作学。脱隆十四年,应聘与作希闵等合数无倒县志了所著《史通通释》对《史通》的论释很有参考价值。此外还著有适文眉论入、《三山老人不是集》、《酿蜜集》等,是无锡的一代文宗。

他在乾降十年所撰《重修南禅寺妙光塔记》,记录了清代五位住持的名单,于研究寺史大有裨益。


秦蕙田(1702-1764)

秦蕙田,字树峰,号味经,无锡人。秦松龄之孙,秦道然之子。康熙南巡时游脊畅园,将道然带回北京,聘为第九子允禟之师。道然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充日讲起居注官,改礼科给书中。雍正元年,雍正帝为巩固统治,穷治允禟私人,道然被革职入狱,抄家圈禁。蕙田护持父亲于道途囹圄间,备尝艰辛,仍发愤读书,占研《三礼》。乾隆元年(1736)中进士第三名即探花,上《陈情表》愿以身赎父,得乾隆宽释,一时传为佳话。累官至刑部尚书,署翰林院掌院学士,兼乐部大臣、国子监算学、经筵讲官等职。 立朝三十余年,治事勤敏,刚介自守,不曲意徇物,执法平允,“莫不惮其严而服其公也”。

他在乾隆十一年(1746)游南禅寺及别业塔影庄,作了精致的《塔影庄记》,这篇散文表彭长庆、桂轮两师焕然复新南禅寺 ,提倡“安分勤业,自食其力”,“节农缩食,兴建大工”。希望归老后“结静缘于斯地”,可借天不假年,在能隆二十九年以病仓休,卒于沧州途次。


顾奎光(1719-1764)

顾奎光,字星五。无锡人。乾隆十五年(1750)进士,任湖南泸溪知县五年,调桑植,人称其居官有三不惑:酒、色、财,有三不愧:清、慎、勤。暇则博览群书,尝谓:“学所以补吾政之不及也。”诗文俱有名于时,辑《金诗选》、《元诗选》七卷,纂《泸溪县志》二十四卷、《桑植县志》四卷,著有《春秋随笔》、《然疑录》、《诗文集》共二十八卷,并行于世。后人评为学者式的清官。


顾光旭(1731-1797)

顾光旭,宇晴沙,号响泉无锡人。轮隆十七年(172进士,投主部主事握员外郎历省至四川按察使,同三路饮的。四十年国稍里。主讲东林书院十余年。

乾隆二十七年,顾光旭泰旨作为钦差勘办装辅水利原济。到乐亭县刚坐停被数千饥民围住哭叫,他们断粮已近平年,本县却隐瞒灾情严重程度,只发了一个月的口粮。饥民扬言要冲进县街,和知县同归于尽,顾光旭向他们好言慰抚,说到痛切处泣不成声,连夜写了葵折速送北京请求加赈。灾民感动,都说遇上了好官。乾隆三十五年,调任甘肃平凉府知府,大早.在按察使胡季堂支持下,在所辖州县设粥厂12处,每厂每日就食人数不少于2万人,社会秩序得以安宁。

乾隆四十八年,他校辑的《梁溪诗钞》开雕,至嘉庆元年刊行问世,凡五十八卷,共收汉代以来1024名作者的2万余首诗作。这是他30余年辛勤工作的结晶。余稿不忍一烧了之,装箱埋于锡山之麓,取名“诗冢”,现在专家经过考证,准备恢复遗迹,立碑传于后世。


秦瀛(1743-1821)

秦瀛,原名沛,字凌沧,号小岘,无锡人。乾隆三十九年(1774)举人,历官内阁中书、军机章京、浙江布政使等,终兵部右侍郎。嘉庆十五年(1810)以目疾解任回籍。一生中有两次奇遇,一次是乾隆四十一年东巡泰山召试,他乘船经清江(今淮安市)上岸,化五文钱买了本破书,解途中岑寂,内有一则冷门典故:“东方三大者:泰山、东海、孔林也。”召试除八股文外,例有诗词,题目下来,凑巧是《东方三大赋》,他很快完卷,被拔为第一。其他人不知出处,敷衍之作不切题,均置第二、三等。从此他走上仕途。后来升至道员,他往各地了解情况。秦家本有《碧山吟社图》一幅,是祖先在成化年间(约1482年左右)请吴门画派大师沈石田画的,极其珍贵。三百年后纸色敝旧,重新装裱,僮儿取回随手放在客厅,忽然不见了,懊恼万分。秦瀛行经济南,依然到旧书店淘书,竟发现此图悬挂待售,亟用重价购回,许多大名士为之作跋。

秦瀛回家后多作诗文,总纂嘉庆《无锡金匮县志》,著有《小岘山人诗文集》等,留传诗作中有南禅寺诗四首。


邵涵初(1792-1864)

邵涵初,请嘉道间人,字盼察,号皱蕉,无锡人。道光五年投货生,廷试二等特用教谕, 官单宁训导、淮安府教授,擺南和知县,以疾来到任。晚年研究风监学增益《惠山记续编》。著有《锡金续志》、《锡金游庠录》、《松滋庙事略》、《李太师复基记略》等地方文献,尤以《惠山记续简》和对《惠山记》所作的附志附考,使《惠山记》内容有了很大充实,其务实学风和坚忍毅力令后人敬佩。

他在咸丰六年所撰《重修南禅寺妙光塔记》碑,已毁于太平军之役,幸市图书馆尚存拓本残件。


秦玉书(1866-1945)

秦玉书,字琢如,以字行。1911年末加人同盟会,民国元年受命创建无锡县图书馆,为经董,1919年任第三任馆长。早年开设裕源、保康两典当行,被推为典当业公会主任委员。曾任普济堂常务董事秦氏公学校董,参加公花园同庚厅和鼋头渚灯塔的建造和捐款。1925年把《御赐三希堂法帖抚本》之拓本6册、《寄畅园法帖》拓本6册捐赠给图书馆。因热心公益,在社交界有知名度。

秦邦宪9岁丧父后经济困难,寄居秦玉书大河上宅,在那里度过青少年时代。解放后秦宅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1937年冬,日军飞机炸毁南禅寺。翌年春,秦玉书捐资修复山门围墙,和其他上绅礼请静波大和尚源修法师来城住持南禅寺。


唐申伯(约生于1870年左右)

唐申伯,无锡人。父唐子良经营上布业,所开设的唐时长布号是无锡县四大布庄之一。唐子良有子六人,除五子天折外,长子郛郑、三子著川都是举人,次子保谦幼子纪云是著名工商业家,无锡唐氏集团的巨头。

1860年太平军攻克无锡,唐氏全家迁到离城四十里之东乡严家桥,在双板桥堍造了几间平屋,设春源布庄,因经营有方,年获厚利。又在南面造了唐氏仓厅,并于1919年开设同济典当行。唐申伯是老五,经管此典当行,1930年注册资金5万元。申伯自小僧奉佛教,1926年妙光塔修理时,乐助银洋一千元。


侯鸿鉴(1872-1961)

侯鸿鉴,字保三,无锡人。是近代著名教育家。侯鸿鉴六岁人学,十岁读毕四书,十五岁读毕五经,十七岁设帐授课。成年后自学自然科学和英文、日文,进入日本弘文师范悉心研究教育。1905年创办竞志女学,后扩充为小学、中学师范三部,是中国最早创办的女学之一,校友分布全国各地。

他在日本期间参加了同盟会。1911年武昌起义,他在江西赶回无锡,策应秦毓鎏等光复无锡,被推举为县议会副议长,江苏县议会联合会会长。但他无意从政,仍以献身教育为宗旨,长期担任江苏省视学职务,并担任过浒墅关蚕业学校、集美师范、泉州师范等校校长。

1937年秋冬,竞志女校被日机炸毁,抗战胜利后复校开课。无锡解放后,他被选为市人民代表,还担任竟志女中的终身校长。著有《环球旅行记》、《西南漫游记》和科教著作五十七种。

侯鸿鉴住在北禅寺巷,与南禅寺源修法师友善,曾为寺塔和放生池赋诗多首,并促成族人野氓整理南禅寺史料。


荣宗敬(1873-1938)

荣宗敬,名宗锦,无锡荣巷人。1901年与弟荣德生、族兄荣瑞馨等集资在无锡创设保兴面粉厂(后改名为茂新一厂)。1905与荣瑞馨等在锡创办振新纱厂。1913年,荣氏兄弟又与王尧臣等合作在沪创办福新面粉厂,任总经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进步扩大实业,先后在上海、汉口、无锡等地开办以申新、茂新福新为主的荣氏企业,他任总经理,拥有9个纱12个面粉厂,被誉为“面粉大王”、“棉纱大王”。抗战初移居香港病逝。历任工商部参议、中央银行理事.全国经济委员会委员。

1926年修理妙光塔,荣氏兄弟捐助银洋四千余元。


荣德生(1875-1951)

荣德生,名宗铃,著名实业家1901年起,与兄宗敬先后在无锡、上海、汉日济南等地创办茂新、福新面粉)振新、申新纱)等企业,成为中国资本最大的实业家之一,影响遍及海内外。抗战期间,在重庆、成都、宝鸡、天水等地建新厂.授抗日战争。抗战胜利后,与子侄共同复兴被日伪破坏的论陷区工。1947年又独资创建无锡天元麻纺、开源机器厂。荣德生贯热心地方公益事业,如开办公益中学、江南大学,以六十岁寿金建“千桥会”,新建一百多座桥梁,造福乡梓。无锡解放后,任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和苏南行政公署副主任等职。

荣德生先生笃信佛法,捐地,由量如募建梅园开原寺,1948年资助开办开原汉藏佛学院,由超一法师任教。设佛学、语文、诗词、史地、书法等课程,培养青年僧伽20余人,绍隆佛种。

1926年修理妙光塔时,与兄荣宗敬共助银洋四千余元。


钱孙卿(1887-1972)

钱孙卿,无锡人,字基厚,别号孙庵,社会活动家。1912年当选为无锡县议员,曾任无锡教育会会长,县公署学务课长。1924年任县商会会长,为无锡工商界所倚重。抗战爆发避居上海,举办茶座谈时局,诉乡情。抗战胜利后回锡复任县商会主任,反对当局征兵征粮。1949年2月,无锡工商界代表人物荣德生、钱孙卿和薛明剑等派出钱钟汉等三人去苏北解放区商谈迎接无锡解放事宜。无锡解放后任市政协副主席、民盟市委副主席等职。

1924年发生江浙军阀战争,无锡被围,深受拉夫、征船加捐催饷之苦,延至农历年底,军阀齐燮元部公然放火抢劫。钱孙卿作为地方代表缒城而出,向齐氏反映“无夜不火,无时不抢”,要求申免大部分“借饷”。

1929年他在无锡创办平民习艺所,选址南禅寺,在寺区造屋十多间。董事以钱基厚察緘三为主。平民习艺所抗战时解散,胜利后恢复,收容百余人。1946年县政府进行地籍登记,南禅寺与平民习艺所对基地所有权有异议。经协商,钱孙卿确认“基地确系租赁性质,其所有权应属于南禅寺所有”。与住持源修达成协议,维护了南禅寺的权益。